献血166次,捐献血小板、全血总量92200毫升……海兴居民赵彩霞曾5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。今年她60岁,达到了法定最高献血年龄。6月27日,60岁生日前夕,她准备再献一次血,然后“光荣退休”。没想到,偏偏这次没献成,给她留下了小小的遗憾。
“虽然我不能再献血了,但是我会继续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,让更多人参与进来。”赵彩霞说。
初次献血,因为“好奇”
赵彩霞196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,2013年随丈夫来到海兴县高湾镇洼冯村生活。
她第一次无偿献血是在2003年。那天,还在哈尔滨生活的赵彩霞下班回家时,看见了一辆献血车。头一次见到献血车,赵彩霞有些好奇,便跟着献血的志愿者们走了进去。
填表、化验、采集……无偿献血的每一步对赵彩霞来说,都很新鲜。其间,她听献血车上的工作人员说了无偿献血的意义,了解了血液对抢救患者的重要性。
“无偿献血能挽救生命,这是多好的事呀,我一定要坚持献血。”从那时起,赵彩霞坚持定期献血。
献血17年,从未失约
“您好,您捐献的血液已用于临床救治病人!”每次看到手机上收到的这条短短的信息,赵彩霞都兴奋不已。她说,这条信息是对自己最大的鼓舞。
刚开始时,赵彩霞每次都献200毫升全血。后来,她又坚持每次捐献400毫升全血。再后来,她听说血小板纯度高,可以有效提高输注疗效,减少输血副作用,临床上有大量需求。之后,她便开始定期捐献血小板。只要身体允许,她每次都献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。
“多献血可以多救人呀。”赵彩霞笑着说。
2013年来到海兴后,赵彩霞第一件事就是打听“哪儿能献血”。
打听到沧州市中心血站在沧州街头设有爱心献血屋后,她每半个月就来“报到”一次。可来一次不容易,她要从海兴坐客车到沧州市区,再坐公交车去献血屋。
每次在路上就要花3个多小时,但赵彩霞总是风雨无阻。
有一次,赵彩霞来市区时,突然下起了大雨。“我提前接到信息,说有病人急需血小板,我既然答应捐献了,就必须尽快献上,不能因为下雨就耽搁了。”等她赶到献血屋时,已被淋成了“落汤鸡”。
赵彩霞说,在献血这件事上,17年来,她从未失过约。
最后一次,些许遗憾
今年6月28日,是赵彩霞的60岁生日。我国法定献血最高年龄为60周岁,她决定,6月27日最后一次献血,给自己留个纪念。
惦记着清晨5点多得出门,赵彩霞那天晚上没睡好,凌晨两点多就醒了。“这是最后一次献血了,可不能耽误了。”她感慨万千。
顺利地来到了市区,可赵彩霞的血液指标出了问题,她的白细胞指标有些高,达不到捐献标准。“以前都没问题,头一次出了这个问题”“我能等一会儿再试试吗”“心里不舒服,真遗憾呀”……赵彩霞嘴里不停地念叨着。
“半个月前您不是刚献过血吗?这次可能是您上火了或者没休息好”“坚持这么多年了,您已经非常了不起了”…… 献血屋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安慰着她。
市中心血站副站长徐闻铂将一大束鲜花送到赵彩霞手里,郑重地说:“您在献血路上坚持到了最后,我们向您致敬!”
发挥余热,继续行善
这些年来,赵彩霞经常给周围的人介绍献血的意义,带动了很多亲戚、朋友,甚至陌生人,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。
市中心血站献血办公室主任李静说:“有一次,赵(彩霞)大姐带了一位40岁左右的女士来献血。我一问才知道,她们是在公交车上刚认识的。赵大姐在路上一直跟那位女士和其他乘客介绍献血的意义,她很感动,就和赵大姐一起来献血了。”
6月27日,在沧州市中心血站爱心献血屋,赵彩霞穿着红马甲,脖子上挂着一个吊牌,上面写着“中国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卡”。在这里,赵彩霞除了献血之外,还力所能及地做着其他服务工作。李静说:“赵大姐已经做了超过60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了。”
当天,虽然没能献血,但是赵彩霞没有离开。给献血的志愿者们倒水、协助他们填表、向咨询者宣传讲解……她一直忙活着。
另一位志愿者崔艳霞讲述了赵彩霞的一段感人故事。“平时,赵大姐都是当天早上从村里赶过来,献完血就做志愿服务,忙活到下午再赶回家。要是有公益活动,她就提前一天赶过来。去年夏天,我们要举行一个宣传活动,赵大姐提前一天就赶来了,一直忙活到晚上8点多,然后告诉我们‘去亲戚家住’。第二天早上她来献血时,我看见她身上有一块块红肿的地方,她说都是让蚊子咬的。我一问才知道,前一天晚上她可遭罪了。”
原来,赵彩霞不好意思麻烦别人,才谎称去亲戚家住。活动结束后,她在附近找旅馆,找了一家,住一宿得100多元。她舍不得住,便走着去找下一家。不知道走了几条街,直到晚上12点多,她才找到一家一晚50元的旅馆。
“睡一觉就花这么多钱,我觉得有点儿冤。这钱省下来给孤寡老人买一些生活用品,不更好吗?”赵彩霞说,最近几年来,她经常跟随其他志愿者去慰问困难家庭。
如今,赵彩霞虽然过了法定的最高献血年龄,但是她说,自己还会继续发挥余热,做好献血宣传员……